工程案例及原因分析
案例一:在某地区新建一110kV变电站,具体地质情况为:上层为2m~3m厚度不等的人工填筑土层,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=65kPa,主变容量40MVA,变压器总重20000kg,主变基础采用长6米,宽4米,厚0.6米的独立基础,内配Ф12@150双层双向钢筋,基础埋深1.5米,下设100厚C10混凝土垫层。经沉降计算,沉降量超出设备技术要求,明显不利于设备安全运行,基础只得重新处理。经过几种地基处理方案对比后,业主决定基础采用12米Ф400(壁厚80)预制管桩,单桩设计承载力400kN。
安装结束观测至今发现沉降很小。 案例二:某在建110kV变电站,变电场内由于多为回填土,地基承载力过低,特别是不均匀沉降为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。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,解决不均匀沉降,业主决定以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。具体地质情况为:上层为4.5m~5.7m厚度不等的人工填筑土层,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=60kpa,有较大的浸水附加沉陷量,以下为淤泥质粘性粉土和细砂,厚度为0.8m~2.0m,采用150kN履带起重机,锤重100kN,落距为18m,经过夯击后,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=120~150kpa。
液压式强夯机有啥优势呢?
传统的机械式强夯机设备巨大粗笨,操作不方便,速度缓慢,安全性差,最令咱们头疼的问题是强夯机拆开之后的运送极为不方便,而且只能进行初级另外强夯施工,远远不能满意客户高能级的需要。 而相对来说,液压式强夯机工作效率预计可进步30%左右,而且在产品的运用安全性、运送快捷性及施工能力方面有***改进,将来液压式强夯机必定会变成主流产品,给强夯施工职业带来新一轮的工业变革与效益冲击。
关于强夯名称的由来,该项地基技术处理,虽然采取强夯工艺,但其加固性质已经发生变化。首先以高强度低压缩性的强夯置换材料替换低强度高压缩性的软土,在地基中形成结构密实、有较高承载力的置换体是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主要手段,并通过置换体***传递夯击能量,使加固深度大于置换体高度;其次,挤密夯间土并为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提供良好的排水通道,从而提高了夯间土的承载力。这既不同于普通强夯,又不同于振冲碎石桩。为便于说明这种新技术的特点,故将这种复合地基命名为“置换强夯复合地基”。
夯击能量与置换深度 置换深度是指主夯点的置换体高度,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夯击能量。置换强夯引起的土体变形很大,选择的夯击能量一般应大于普通强夯的夯击能量。 置换体在地基土中形成时,其直径一般大于夯锤直径,深度小于夯坑累计深度,施工设计时应考虑一个侧胀系数或深度折减系数。
置换强夯处理软土地基具有置换加固作用、挤密作用和排水作用,综合了强夯技术和振冲碎石桩工艺的特点。故该技术具有造价低,工期短,易于施工,使用范围广等优点,有很高的推广价值。